專注每一個細節
——合肥通安工程機械設備監理中心監理紀實
□ 周欽凱 楊 景 胡積勝
引入第三方參與石化裝置檢修質量監督(檢修監理)十分必要并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但如何切實保證石化企業和第三方監理單位對停車檢修質量的控制,已成為目前各石化企業面臨的一個新的問題。
對這個業界普遍感到頭疼的問題,合肥通安工程機械設備監理中心(以下簡稱監理中心)以自己富有成效的檢修質量監督給出了有益的啟示。
2009年12月至2010年1月、2010年11月至2011年1月,合肥通安工程機械設備監理中心受某單位委托,對其100萬噸/年乙烯以及配套裝置檢修中的靜設備進行了現場質量監督(檢修監理)。這是對全國第一套百萬噸乙烯裝置的檢修,也是國內第一次對百萬噸石化裝置的檢修質量進行監理,難度客觀存在。然而,監理中心排除種種困難,在檢修質量監督中,成功為該企業編制了塔器、換熱器、安全閥等檢修質量控制表,并監督了質量控制體系的實施,有力保證了檢修效果,兩套裝置均一次開車成功。
石化企業裝置停車檢修具有檢修時間有限,檢修項目繁多、檢修工作勞動強度大等特點。這些決定了其質量監督的過程與一般的工程、設備監理的不同,要求各工序和檢查、確認銜接緊密,不能因檢查確認影響工期。監理中心根據檢修的特點建立了一種切實可行的質量控制體系,既能滿足中石化等企業制定的石化裝置檢修規程,又能滿足現場進度、質量的要求。
監理中心做了三個方面的檢修準備工作。一是檢修計劃的編制,二是檢修質量控制體系的基本形成,三是檢修質量控制體系的交底。編檢修計劃時根據裝置情況來確定具體要檢修的項目,然后參照相關規章編制檢修內容來編寫工序表,再根據檢修內容來確定檢修的質量控制點,同時確定檢修質量控制點的級別。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由于各方面的條件限制,很難按檢修規程做到全面檢查,中心選擇了重點的工序項目進行檢查和確認。在完成以上工作后,對參加檢修的單位進行了檢修項目、檢修要求的技術交底工作,履行了必要的手續。
對于具體的檢修工作,監理中心總結了檢修現場質量監督的一些經驗。
監理中心認為,在整個裝置檢修的現場,遇到需要確認的項目、設備等都不同,要應對石化裝置中各種類型的設備,作為監理人員必須具備全面的知識,熟悉各類設備的特點、檢修重點和難點以及檢修的質量標準,這樣,在檢查確認過程中才能抓住重點,把握設備關鍵,確保設備質量。
在檢修現場,按照質量控制點級別的不同,實施施工單位首先自檢,合格后再通知生產車間和監理單位以及機動部門進行驗收的方式。通過強化責任意識,促使檢修人員和檢查人員認真進行檢修項目的實施和驗收。
作為第三方的檢修監理單位,肩負的責任不只是對檢修項目在過程和結果上的控制,還要注意對檢修單位一些不符合規范的做法進行監督和管理,如令行禁止一些野蠻的操作,只有各方面保證,才能保證最終的檢修質量。
針對檢修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監理中心還總結了一些教訓。
由于在檢修過程中施工強度很大,在實際檢修過程中,參加檢修的工人因素質參差不齊和疲勞等因素給檢修質量帶來一定的隱患。監理中心有關專家認為,監理人員要積極進行巡檢,及時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
對于質量控制體系,最重要的是實施。在檢修質量監督中,監理中心對每臺設備都編制了質量控制實施表,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個別項目質量控制表的實施情況不盡如人意,甚至出現了個別檢修項目完成了也沒有驗收和簽字的情況。監理中心專家認為,只有將作業的票證制度和質量控制體系結合起來,才能有效解決這些問題。
隨著石化裝置規模的不斷擴大,石化企業聘請第三方進行停車檢修的監理工作將成為加強檢修質量的一種必然手段。在停車檢修的監理工作中要不斷地總結經驗,使停車檢修質量控制體系向標準化發展,為石化企業的檢修質量控制保駕護航。《中國質量報》
周欽凱 楊 景 胡積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