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死亡”礦業不是夢
南非礦業注重風險管理有效控制礦山事故
□ 顧家瑞
南非是礦業大國,采礦行業是該國支柱產業。2003年,南非政府制定了利用10年時間使采礦行業實現“零事故、零死亡”的目標。按照該計劃,南非采礦行業平均每年死亡人數下降20%。2010年,南非采礦行業死亡人數同比減少128人,比2009年下降24%,這是自2003年以來該國采礦行業安全生產形勢最好的一年。
盡管南非礦業管理部門相關人員對過去一年中有128名礦工死亡感到悲痛,但他們表示,有信心讓采礦行業礦工死亡人數在2011年繼續下降,并且向“零死亡”目標繼續邁進。
吸取教訓強化風險管理
今年年初,南非礦山安全專家提出強化風險管理重視現場指揮等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以加速此項工作的進程。
南非的礦山高級管理人員不斷吸取教訓,在采取行為干預前,付之相應的措施建立健全各級組織機構。事實上,南非每年不僅有約138人死于礦山事故,還有3000人受到不同程度的礦山事故傷害。其中,大部分事故將致使礦工失去勞動能力,有的更是導致礦工終身失去自理能力。目前,南非將工作重點放在死亡事故風險管理和編制預防死亡事故標準上,同時,也十分重視一般的傷害事故。
在科研層面上,南非建立了煤礦瓦斯治理實驗室,加大對瓦斯的研究和監控力度。國家制定各類煤礦井下爆炸和危險事件的模擬實驗,讓相關人員現場感受到爆炸的威力,并“近距離”接觸死亡。
最近,南非礦業協會創建了學習中心。創建這一中心的目的是研發更多的新技術讓企業分享,包括提醒礦工不要接近運轉的設備和及時從金礦高危地區轉移的技術。
目前,學習中心的工作重點是進行大量研究,研發新技術解決金礦作業中遇到的狹窄礦脈和硬巖威脅礦工人身安全等問題,擴大地震監測網絡覆蓋范圍,建立地震集成系統,評估礦山哪些地區發生地震的可能性高。
在礦工培訓中,南非礦業協會注意到了職業安全健康培訓資料內容陳舊和培訓方法比較落后等問題。因此,該協會將進一步加強與政府的合作,確保在今年更新培訓內容,改進培訓方法。
提高安全保障能力
目前南非礦井開采深度接近5000米,在開采技術的經濟性、安全性、有效性以及生命保障系統和地下礦石處理等方面均有獨到之處,其礦山救援體系、救援裝備系統、礦用安全器材的設計與材料運用等均居世界先進水平。
南非在礦山安全設備的研制上也已達世界先進水平。南非研制的高精度瓦斯分析儀、被困人員定位儀、井下救援通訊系統以及阻燃氣體滅火系統、井下緊急呼吸機、便攜式自救器等一系列礦井安全及救援產品均獲國際上廣泛好評。
此外,南非礦產能源部規定,全國所有煤礦在距離每個工作面不超過750米的地方必須建立安全庇護所。在有編號的安全庇護所里,配有通風設備、救援電話、備用自救器和飲用水。在發生瓦斯爆炸、火災以及其他事故時,礦工可以通過逃生指示裝置的指引,在便攜式自救器有效工作的時間內撤離到最近的安全庇護所,關上密封門,然后用電話向地面報告事故以及人員所在的安全庇護所的號碼,等候救援。這樣就保證了井下礦工在救援隊員到達前的安全。
經過依法治理,南非煤礦事故得到有效控制,死亡人數大幅下降,百萬噸死亡率進入先進國家的水平。特別是煤礦的瓦斯事故得到有效控制,與過去每年煤礦事故死亡成百上千人相比,2005年南非煤礦事故死亡僅15人。
提高死亡賠償標準
南非上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曾經歷過嚴峻的礦山安全形勢,當時每年礦井事故死亡人數都在千人以上。通過長期的嚴格依法治理安全隱患和大量采用科技手段提高礦山安保水平,如今南非在礦山安全管理、安全設備技術開發、礦井救援、瓦斯抑爆、降低百萬噸死亡率等方面均居世界領先地位。
1987年南非當局在全世界范圍內招標尋求技術解決方案,組織專家給煤礦“診病”。最后,南非將軍事上的防爆技術應用到煤礦瓦斯防治上。此后,南非政府對癥下藥,加大了對煤炭安全管理立法的力度,讓煤炭安全有法可依。
在南非,每年約有138名礦工死于礦山事故,每死亡1人的成本更是高達1200萬蘭特(約合人民幣1160萬元)。每死亡1名礦工,礦業雇主將失去600萬蘭特(約合人民幣580萬元)的直接成本;還要支付600萬蘭特的間接成本,其中包括用于礦工再培訓的費用支出、照顧死者家屬、保險費用和其他無法估計的相關成本等。
南非礦山救援隊員由礦工中選拔的自愿人員兼職。出去救援時,除原工資以外還能得到事發礦井每小時134元補貼。如果救護人員在救援中死亡,除依法給予傷亡賠償外,救援公司還將一次性給予其家屬4倍年薪的補償。
提高對礦難死亡人員的補償標準,也是南非礦難次數減少的重要原因。南非煤礦事故的補償標準約合45萬元人民幣。提高死亡人員的補償標準,將使礦主意識到發生事故賠不起,從而更積極地控制礦難。《中國質量報》
□ 顧家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