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科爾尼管理顧問公司全球副總裁張天兵:
適用≠套用
許多企業的戰略規劃對市場的預測是以每年某個固定速度增長作為依據,并以目前的市場競爭狀況作為考慮,然后建議企業應該進入,這樣的建議在中國往往注定是失敗的。
一些中國企業做大以后,在做戰略規劃時總是嘗試將商學院里學來的西方經典戰略規劃方法照搬到自己的實際工作當中;又有部分咨詢顧問在給中國企業制定戰略時也是遵循了西方經典的戰略規劃的方法,在對市場的發展以及市場未來的分析狀況基礎之上得出企業的競爭戰略。這些方法在形式上看起來似乎科學,但在應用傳統的西方經典戰略規劃方法時,往往沒有注意到其形成的市場背景的假設,所以中國企業用起來就注定了水土不服。
以邁克爾·波特的五力分析模型為代表的西方經典戰略分析方法,通過分析影響市場發展需求、供給、替代、新入及競爭等因素的競爭動態來決定企業應該選擇進入怎樣的市場進行競爭。
但是,中國市場和西方市場這種戰略方法形成的背景非常不同,體現在:首先,西方成熟市場的變化基本是連續和平緩的,而中國大多數市場的變化不是連續性的,市場的可預測性在中國要差很多。中國市場需求的變化非常大,參與市場競爭的各類競爭對手還沒形成寡頭壟斷的地位,競爭關系不容易判斷。競爭往往是在一個分散的市場中,競爭的核心更多是如何在高速成長的市場中去更快達到自己的市場份額以及足夠規模的情況。因此,中國和西方的市場背景以及競爭核心問題差異巨大。
基于這種情況,中國企業在制定自己的戰略時就要充分考慮到市場的獨特性來確定自己的戰略。制定在中國比較適用的戰略方法,基于這種對市場的理解,我們在研究一個中國企業的戰略時,應對整個市場的發展要有充分深入的認識,這種認識不是簡單根據過去幾年的增長速度去外推未來幾年會增長多少,更多是要理解某種消費需求的驅動因素到底是什么?或說這些驅動因素在未來幾年可能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尤其要注意未來幾年到底是平緩還是快速增長?這兩種情況對于企業的戰略制定就非常不同,要了解是否會有高速增長,我們更多是要去關注一些更早具有警示意義的參照因素。
有些咨詢公司會簡單套用西方的戰略規劃方法。許多企業的戰略規劃對市場的預測是以每年某個固定增長速度作為依據,并以目前的市場競爭狀況作為考慮,然后建議企業應該進入或是其他,這樣的建議在中國往往注定是失敗的,因為中國大多的市場不會以固定的增速增長,競爭的出現也往往不同于眼前。唯有通過對市場變動的拐點作出判斷,并基于企業自身競爭特點設計相應策略,才是中國市場真正的王者之道。 (劉霞整理)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