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產品從頭到尾全監控
河南華英公司多項質量管理措施確保產品安全
□ 李嬌鳳 本報記者 杜 吟
年加工鴨產品7000萬只,孵化鴨苗9000萬只;成功登陸A股市場。19年的拼搏,今天,河南華英農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英農業)實現了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鴨加工企業之夢。
成績的取得,主要得益于華英農業多年來對食品質量安全的高度重視。常掛在華英人嘴邊的一句話就是:“在質量問題上,誰砸華英質量的牌子,華英就砸誰的飯碗”。
源頭健全標準
工程師劉道義一直被華英人親切地稱為“娘家人”。因為他是地方質監局派駐到華英農業的質量管理“高手”。1996年至今,劉道義的任務就是:對華英從原材料進廠驗收、產品質量過程控制、生產工藝規范、產品出廠檢驗等環節進行全面跟蹤管理;下車間進行現場指導監督;幫助開展QC小組活動。而且,作為見證人,他還親歷了華英農業近年來采取的一系列質量管理措施。
做好源頭控制是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第一道關口。華英在這方面的經驗是:健全標準,源頭把控。
強力推進養殖標準化工作。依托“公司+基地+標準化”農業產業化模式,先后投入巨資,建成了經備案的標準化養殖場130多個,制定了由櫻桃谷鴨養殖場舍選建技術規程、櫻桃谷鴨飼養管理技術規程、櫻桃谷鴨消毒防疫技術規程等技術規程組成的信陽市地方標準《櫻桃谷鴨飼養、屠宰、加工系列標準》(DB4115/T003-2001)。并按照GAP(《良好農業規范》)的要求,強力推進GAP認證工作,成為全國第一批在養殖方面通過GAP認證的企業。這些標準的推廣,為華英農業實現安全食品產業鏈奠定了可靠的基礎。
飼料是源頭質量控制的關鍵環節之一。在這方面,自成體系的華英農業也實現統一生產、調配的標準體系建設。在飼料設計環節,其飼料配方不添加任何促生素和抗生素;在生產環節,華英農業具備年產各類全價配合飼料、預混料60萬噸的生產能力,生產過程實施了危害分析和關鍵控制點(HACCP)管理體系;在養殖階段,各養殖場使用飼料由飼料廠統一提供,并按照國家相關要求,編制和修訂了近10萬字的獸醫體系文件及手冊,完善和加強了三級獸醫管理體系建設。這樣,一系列的措施,從源頭上堵住了激素類添加劑、違禁藥物使用等造成的安全隱患,確保了種鴨和商品鴨對營養的需求和危害物質的控制。
過程嚴格掌控
2010年,華英農業生產加工一廠凈膛車間的“凈膛過程零污染”課題,獲得公司QC小組成果一等獎。這項活動的指導老師,就是劉道義。
“其實,QC小組活動只是近年來華英農業狠抓過程管理的抓手之一。”該公司辦公室主任黃洪波介紹,華英農業鴨產品加工涉及飼養、屠宰、加工、羽絨、熟制品等多個生產部門和產品類別,特別是近年來,企業發展很快,為確保速度、質量效益,他們在狠抓養殖源頭安全的基礎上,成功構建了疫病防治、殘留控制和加工質量衛生保證3大過程管理體系,通過時時監控,層層把關,使產品質量始終處于受控狀態。
在生產加工過程中,華英農業依據禽肉及其制品的生產工藝特點設立質量檢驗站點,做到檢驗的標準、頻率、職責滿足檢驗控制的要求。
在凍鴨產品加工上,一是把微生物控制作為食品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抓緊抓實。二是抓住HACCP計劃中的4個關鍵控制點,重點解決凈膛過程中糞便的零污染。最后,加強產品批次管理,做到產品專廠、專線加工,專庫存放,確保產品質量可追溯性。“我所指導的QC小組課題,就屬于凍鴨產品加工管理環節。”劉道義說。
熟制品生產中,重點是做好產品生熟分離和衛生管理控制。華英農業在原輔料驗收、輔料配制、熱加工操作、包裝、倉儲等關鍵工序、關鍵崗位都配備有專職檢驗人員,做到專線生產、分批消毒、批次管理,確保加工過程產品的衛生安全。
檢測一絲不茍
作為質量方面的工程師,劉道義近來又在專研獸醫知識。“因為近年來,華英農業組建了一支100多名的獸醫隊伍,如果不學點獸醫知識,服務水平就跟不上企業的發展了。”劉道義坦言。
“組建獸醫隊伍的初衷其實還是提高質量檢測水平。”黃洪波介紹,隨著企業產品種類的增多,保證防疫和食品安全工作,亟須提升企業檢測人員的技術水平。為此,他們組建了獸醫隊伍,在發揮獸醫監管、指導養殖雙重作用的同時,還培養了一批技術嫻熟的檢測隊伍。
除了人員培養外,華英農業還投資400多萬元對實驗室軟、硬件設施進行充實和完善,建造了400平方米微生物實驗室,配備了紫外分光光度計和酶標儀等疫病、藥殘檢驗等先進設備。目前,能夠開展疫病、藥殘、微生物等60多個項目的檢測。
“與此同時,我們每年都積極主動參加國家有關部門舉行的微生物和殘留檢測能力驗證活動以及實驗室間比對工作,以此加大實驗室管理體系建設和從業人員外出專業培訓力度,以不斷提高自檢水平。”黃洪波強調,2007年12月29日,華英農業獲得了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國家實驗室認可證書,為有效實施安全監控提供了技術保證,從檢測手段上確保了食品安全。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