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9月,泉州檢驗檢疫局共檢驗檢疫從泉州石井港區進口的臺灣甲魚卵124批、數量1.56億枚,同比分別比增25.3%、79.8%,其中進口量已占大陸進口臺灣甲魚卵總量的75%,預計2010年進口量有望超過2億枚。從2009年3月23日首批臺灣甲魚卵從泉州石井港區登陸以來,進口量迅猛增長,泉州石井港區已一躍成為大陸引進臺灣甲魚卵最大的登陸口岸和中轉集散地。
目前,海峽兩岸在甲魚養殖方面,現已形成一套成熟的“你生我養”的互利生產模式。臺灣南部氣候條件特別適合甲魚蛋孵化,孵化技術和成本均比大陸有優勢,而大陸在市場和勞動力方面比較有優勢。所以,現臺灣每年產甲魚蛋3-5億枚,其中90%以上供應大陸養殖戶。
泉州港石井港區與金門島相距僅6.5海里,航程1至1.5小時,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加上小額貿易船舶機動靈活便捷、運輸成本大大降低。
為促進臺灣甲魚卵從石井港進港,泉州檢驗檢疫局認真貫徹落實《國家質檢總局關于支持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的意見》,先行先試,本著“同等優先、適當放寬、簡化手續、方便進出”原則,積極推行從臺灣引進甲魚卵的檢疫監管模式改革,進港甲魚蛋無須在口岸進行30天的檢疫隔離,現場查驗給予“全天候”、“無假日”預約加班服務,實行到貨現場快速檢驗檢疫和監管倉庫集中查驗等便捷措施,允許放行到跨轄區(主要是浙江、江西、安徽、廣東)養殖場進一步孵化、養殖,探索出一條“風險管理、有效預防、先行先試”的便捷監管新舉措,現臺灣甲魚卵進港每周3-4次已呈常態化。累計從2009年3月23日首批臺灣甲魚卵進港從泉州石井港區登陸以來,累計已進口臺灣甲魚卵239批、數量2.56億枚、貨值396.2萬美元。
據了解,目前臺灣蛋進口關稅為20%,按《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在海峽兩岸互免關稅和優惠市場開放條件的“早期收獲”清單(簡稱早收清單)中,臺灣18項農漁產品被納入降關稅優惠范圍,其中包括“生鮮甲魚蛋”。從2011年1月1日起,臺灣甲魚蛋進境將享受降關稅待遇,并且在3年內降至零。即:第一年關稅降至10%、第二年降至5%、第三年降為0的優惠。預計這一關稅優惠措施將更進一步促進兩岸對臺小額貿易持續穩步增長。(泉州檢驗檢疫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