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雪梅
近年來,廈門市質監局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廈門市平板顯示、現代照明和太陽能光伏、工程機械、食品加工等13條百億產業鏈發展,深入實施“科技興檢”、“人才強檢”戰略,創新思路,強化服務。在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服務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提升產品質量與安全等方面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該局結合自主創新和產業轉型升級需要,注重加強科技、人才、產業三者的有機結合,完善優秀人才引進機制和政策措施,并把國家質檢中心建設當做錘煉高素質人才的大舞臺。通過積極引進人才、更新儀器設備等方式,綜合檢驗檢測能力大幅提升。正在籌建的10米法半電波暗室,將為促進廈門電子、機械產業發展,發揮海西中心城市的輻射功能,并作為建設中的兩個國家中心的配套檢測設施,進一步完善檢測體系。
廈門市計量院及時跟蹤13個先進制造業產業鏈的計量檢測需求,加大計量檢測設備投入,提高檢測服務水平,完善產業急需的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和校準項目。據介紹,目前廈門市質監系統在食品、化工、輕紡、機械、電子等專業領域已通過計量認證的檢測能力覆蓋產品近900項,獲得國家質檢總局和全國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辦公室授權的眼鏡、日用香精香料、建筑門窗、電焊條、食用香精香料等28類食品的生產許可證發證檢驗資質;社會公用計量標準達87項,開展的檢測項目達到350多項。目前正在爭取籌建企業光電計量檢定中心,將滿足廈門市光電企業的檢測設備的溯源問題。
為給食品質量安全提供充分技術保障,廈門市投入近3000萬儀器設備建立食品安全檢測技術平臺,并依托一批食品方面的碩士、博士工程技術人員,進行了農藥殘留量、藥物抗生素殘留量及偶氮聯苯的測定等數十個檢測項目的研究開發并開展了多項科研項目的研究。廈門市還投入大量資金研發快速檢測食品安全和檢測技術,使廈門市食品安全檢測技術能力和技術裝備水平達到省內先進、國內一流的水平,填補了廈門市在食品添加劑、色素、農殘、微生物等方面食品安全檢測技術能力的不足,能夠滿足28類食品QS發證檢驗和證后監管的全面要求。同時,廈門市質監局注重不斷提升科研機構創新能力,促使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
廈門市標準化研究院發揮標準基礎作用,參與信息平臺建設,在國內首批推出與銀行、稅務的代碼動態數據共享和與外匯、社保、車輛等管理部門的代碼IC卡采集應用,完成全國第二批代碼信息共享建設試點。廈門市質監局技術機構還發揮廈門特區的區位優勢,長期跟蹤研究臺灣標準,近年來發表了《臺灣農產品產銷履歷制度研究》等論文,并于2008年與省標準研究所共同完成了省局科研項目《臺灣農業標準化研究》。
此外,廈門市質檢院和標準化協會聯合起草的《土方機械 結構應力測試方法》系列標準,填補了我國土方機械結構應力測試方法標準的空白。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