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質監局局長黃小路——
促質檢科技實現創新突破
【全國質檢科技工作會議專題報道】
□ 本報記者 徐建華
“聽完支局長的報告,覺得整個報告內容全面翔實,既總結了這些年的質檢科技工作的主要成績,又提出了質檢科技工作新的目標。這樣的分析總結,為質檢科技工作的下一步發展提出了一個宏偉的目標和方向,很有指導意義。”上海市質監局局長黃小路說。
黃小路認為,質監部門是一個以技術執法為主的部門,但又不僅僅是一個技術執法部門,更多的是科技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標準、計量、認證等工作是整個國家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性工作,它們既有管理,又更多地與科技緊密相連。沒有標準、計量、認證等基礎性工作的支撐,國民經濟的發展就是不完整的。
在黃小路看來,我國質檢科技工作取得跨越式發展更多的是最近10年的事情。在以前,很多黨政領導會覺得質檢科技比較“落后”,不能滿足工業經濟和科技發展的要求,這一方面與我國的標準、計量等工作起步晚有關,另一方面也與體制機制不順有關。在國家質檢總局的正確領導下,我國的質檢科技水平明顯提升。
黃小路強調說,在支局長的報告中,著重提出了質檢科技對質檢工作的效益問題,要大力提升科技對質檢工作的有效性,并需要從8個方面實現創新和突破,這也是順應當前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的重要部署。
“我們應該看到,我們的標準、檢測技術等等,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也有部分不適應、不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地方,這就需要我們不斷改革創新。”黃小路說,如在標準方面,過去更多的是將其看做是管理,但這次質檢科技工作大會上,著重將標準納入了質檢科技的范疇,就是一種改革創新與突破。標準化更多的是管理,但標準本身是科技,所以標準化管理也需要科技創新和改革突破。
黃小路透露,目前上海市已經基本完成了上海市“十二五”技術基礎規劃的編制工作。這部由上海市質監局牽頭,各有關政府職能部門參與的“十二五”規劃,就是以“改革創新、開放融合、引領發展”作為指導思想的。它的突出特點就是融入了上海全市質監系統內外技術基礎建設,融合了各個部門在經濟發展中對檢驗檢測的需求,是一部比較全面、完整的基礎技術規劃。
“到目前為止,這部規劃非常成功。它充分發揮了各個政府職能部門在規劃中的作用,避免相互交叉、互相重復、相互沖突的狀況,從而形成了更加科學、合理、有效的科技布局。由此也不難看出,質檢科技對質檢工作確實有著引領作用,能很好地融合全社會的科技作用,從而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黃小路最后說。《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