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稱沒有評估標準,效果難以判定
本報訊 (記者 任羽中) 夏季來臨,蚊蟲增多,聲稱能發出“超聲波”的電子驅蚊器逐漸在網上商場和小商品市場熱賣。但記者發現,此類產品的包裝大多非常簡陋,產品原理表述簡單,效果不明。質監部門有關人士表示,目前我國尚無針對電子驅蚊產品的檢測標準,因此很難判定此類產品的作用。
粗略統計,僅淘寶網上就有近3600家商鋪經營電子驅蚊產品,大部分為小型電子驅蚊器,便宜的在10元以下,貴的要百余元,平均售價60元左右。記者聯系其中一名賣家后被告知,電子驅蚊器的工作原理大致如下:產品能發出超聲波,通過模仿蚊子的天敵蜻蜓或雄蚊子的聲波,以達到驅趕叮人的雌蚊子的效果。很多賣家還表示,相比蚊香、驅蚊劑等化學驅蚊法,電子驅蚊器無任何化學殘留,非常適用于嬰兒、孕婦等體質敏感人群。
但在實際使用過程中,電子驅蚊器的效果并非如賣家所稱那么立竿見影。消費者朱小姐向記者投訴稱,她使用該產品已有一周,盡管驅蚊器一直發出很輕的嗡嗡聲,但蚊子似乎一點也不害怕,身上還是被咬了幾個包。而且當朱小姐將電子驅蚊器悄悄放到離蚊子降落處很近的位置,也沒有出現蚊子因害怕“超聲波”而飛走的情況。
記者咨詢質監部門后獲悉,國家尚未對這類產品出臺相關性能標準,因此產品的使用效果并不能準確檢測。專家還表示,蚊蟲對超聲波的確有一定感知能力,但由于蚊蟲交流的復雜性,到底哪種聲波對驅蚊有效,目前還沒有太多的證明;至于電腦軟件能驅蚊,更是聞所未聞。有關部門提醒消費者,消費者選購此類產品最好能查驗企業資質和相關材料,不要單純聽從廣告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