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招
新園區或有剩余號源
在調查中,記者發現,在一些知名醫院的本部或者老院區的熱門科室號源過于緊張的情況下,一些新開辟的院區還可以“搶”到部分熱門號源,而且幾率還很大。
例如,昨日,記者嘗試通過網站預約同仁醫院眼科門診的號,但系統顯示未來一周內均已無號源。與此同時,同仁醫院亦莊分院區眼科門診中較熱門的屈光專臺,卻在第二日上下午都仍有號。
記者從同仁醫院了解到,為了分流患者,今年特別在南區門診二層增開屈光專臺,每天也增加100個號。同時在亦莊線榮昌東街站和同仁醫院南區之間設置了擺渡車,高峰時10分鐘一輛,方便患者就醫。
由社區轉診至大醫院
對于患者反映預約專家號難、有的專家已經約完3個月的號的問題,毛羽表示,下一步市衛生局將同30家醫院進行總結,最終放號比例要達到門診量的30%到35%。
另外,毛羽建議市民,如果想看某家大醫院的專家,可以先到其相對應的社區醫院進行首診,由社區醫生“幫忙”轉診預約大醫院專家。因為,按照要求,社區醫院預約轉診至對口大醫院專家號必須在3天之內約上。這種“曲線救國”的辦法,對于真正需要專家資源的患者來說,是最便捷的。
先掛普通號再轉專家號
毛羽建議,看病不必只盯著某家醫院的某位專家,那樣會耽誤自己的病情。患者在掛不上某家醫院的某位專家時,可以利用114預約掛號平臺,查找其他醫院相同級別的專家就醫。或者先掛一個醫院的普通號,如果醫院醫生認為確實需要看專家,醫生間通過轉診,同樣能掛到專家號。
數字
平臺半月放號39萬個
上月28日,本市預約掛號統一平臺試運行,平臺包括114電話和網站(www.bjguahao.gov.cn)預約。30家醫院率先上線。預計今年底,統一平臺還將納入本市66家三級醫院。昨日,記者從北京聯通信息導航業務中心了解到,平臺上線半個月來,電話和網站共計放號約39萬,其中114電話預約日均呼叫量3萬左右。
破解
調整醫療資源布局
“北京1年的專家號約有近180萬個,但北京去年的門診醫療總人次是1.46億,其中大多數人都希望找專家看病。因此,癥結還是優質醫療資源不足和布局分配不均的問題。”市衛生局相關負責人坦言。
據市醫改辦主任韓曉芳透露,本市今年上半年累計安排政府投資15.38億元,支持北京市醫療衛生體系建設和資源布局調整,積極推進優質醫療衛生資源向城市發展新區和資源薄弱地區轉移,如:北京積水潭醫院回龍觀院區建設,天壇醫院整體遷建工程,同仁醫院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院區擴建工程等。
提高復診預約比例
根據預約掛號政策規定,同一患者在同一就診日、同一醫院、同一科室只能預約一次;如果是預約同一醫院的不同科室,或是預約不同的醫院,同一天只能預約兩次;七日內的預約總量不可超過三次;三個月內預約總量不可超過五次。
而一些慢性病患者提出,老病號需要每周最少去一至兩次醫院,如果三個月只能預約五次,難以滿足需求。對此,市衛生局表示,三個月五次針對的是初診患者,復診患者可讓醫生直接預約下次診療。針對目前一些醫院復診預約率低、患者復診享受不到預約服務的情況,市衛生局明確表示,將對醫院復診預約進行更嚴格的督查和管理。
昨日,記者從首兒所了解到,由于兒童疾病變化快,家長容易盲目掛號,醫院通過增加復診預約比例,由診療醫生為家長提供專業性的就醫指導,改變了大夫被動診療的狀況。(記者 徐晶晶)
上一頁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