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07年9月,國務院發布《關于促進奶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今年3月發改委發布《乳制品行業準入條件》后,6月4日發改委公布我國第一部《乳制品產業政策》,標志著中國乳制品行業新的變局正式開啟。這是我國發布的第一部系統的乳制品工業產業政策,是今后一個時期規范乳制品工業行業準入、產業布局、市場秩序和投資行為的重要依據。
近幾年以來,我國奶牛養殖業和乳制品工業發展迅速,成為世界第三大牛奶生產國。但在快速發展中,乳制品工業也出現了重復建設嚴重、產業布局不合理、加工能力嚴重過剩,市場競爭失序等問題,影響了我國乳制品工業的健康發展。根據國家發改委數據,目前我國乳制品行業產量大概有3000多萬噸,但產能卻達到5000多萬噸左右,部分省份產能過剩程度甚至達到40%~50%。奶農在產業鏈中處于極度弱勢地位,給行業發展蒙上陰影。
《乳制品產業政策》對乳品業上市公司是利好消息。首先,它制定了嚴格的行業準入制度,規范了乳制品行業的投資行為,要求新建乳制品加工項目須嚴格執行國家及行業相關標準,并與周圍已有乳制品加工企業保持合理距離,同時,乳制品企業節能減排要達到規定的指標。這樣就限制了中小規模地區性企業的無序進入,與大型企業爭奪奶源,給正在向全國擴張的伊利、蒙牛等乳業巨頭帶來機會。其次,該政策鼓勵兼并重組,支持國內企業通過兼并、聯合、重組等形式,形成一批年銷售收入超過20億元以上,具有先進水平、跨地區、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乳制品企業集團。這給乳品業上市公司加速擴張提供了契機,預計未來幾年將會掀起新一輪的行業并購熱潮,其贏家當然是那些行業龍頭公司。
因此,綜合看來伊利股份、蒙牛乳業、光明乳業均將長期從中受益。其中伊利股份作為優勢龍頭企業由于具有資金、基地、技術優勢,兼具產業整合方面較為成熟的經驗,有望在行業低谷期發展壯大。從長期看具有外延式擴張能力和機會。然而,今年由于攤銷股權激勵費用2.74億元,對伊利股份凈利潤影響較大。預計2008~2010年EPS為0.32元,0.73元和0.86元。(廣州證券 林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