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蟻族”不敢期待公租房
北京著名的外來人口聚集地唐家嶺去年開始拆遷。在這個本地人口只有4000人左右的小村里,曾聚集了5萬人以上外來人口,其中包括1.7萬名“蟻族”。“蟻族”,是人們對“大學畢業生低收入聚居群體”的典型概括。
2010年3月,唐家嶺地區開始實施舊村整治改造,拆除非法和違章建筑。海淀區政府表示,在規劃中,除農民安置房外,今后還有18.8萬平方米的多功能產業用地,其中將建設不少于10萬平方米的公租房。
數萬的“蟻族”告別了唐家嶺,涌向了更北面的史各莊、東半壁店、西半壁店等村子,這三個村子幾乎連成一片。新的“蟻穴”又形成。
走進西半壁店村,在一排排四五層高的小樓和縱橫的水泥路之間,有飯館、雜貨店、水果攤、菜市場還有醫院和幼兒園,可以滿足大部分居住者的生活需求。對那些搬遷到西半壁店來的“蟻族”來說,這里就是一個成熟的小區。
更重要的是,這里的房租比市區的價格要低廉很多。
大學畢業一年多的程志超在西半壁店租了一間10平方米的房子,每月400元。屋子在一層,地面潮濕,一張木頭床上鋪著軍綠色的墊子,灶臺緊貼著的墻壁上沾滿油漬。對于從事電子產品銷售、月收入2500元錢的程志超來說,以這樣的價格租下這片足以讓自己生活的空間,“已經相當不錯”。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左停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說:“像過去的唐家嶺還有現在的一些農村集體土地上建的出租房,是由市場力量形成的‘廉租房’。”
《蟻族》一書作者、對外經貿大學副教授廉思對“后唐家嶺時代”的“蟻族”生活表示擔憂。“這些人雖然不是高端人才,但也是在為這個城市奉獻青春,尤其是他們受過高等教育,對自己會有較高的期待。”廉思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說,“盡管政府曾說唐家嶺等地拆遷后將建公租房,但是未來是否會兌現承諾,是否會分配給這些‘蟻族’住呢?”
據媒體報道,唐家嶺新村未來建設的10萬平方米村集體土地租賃房,也有可能通過“集租”的方式,租賃給周邊大型企業。在唐家嶺的南面,鱗次櫛比地矗立著中關村軟件園、聯想集團、百度大廈等。
據當地村民說,西半壁店、東半壁店和史各莊可能也面臨拆遷。
由于“蟻族“能積聚的村子越來越少,西半壁店等村子的房屋供不應求,房東們也嚷著把房租價格漲起來,靠近地鐵站的單間月租已漲到700元。
“公租房?聽說過,但哪敢去想呢。”程志超望著窗外逐漸暗下來的天空說。
據了解,僅北京地區就有10萬以上的“蟻族”。此外,上海、武漢、廣州、西安等城市也都大規模存在這一群體。近些年,各地的“城中村”改造項目也都在進行。
程志超和更多遷徙在大城市的“蟻族”要在推土機來臨之前,找到下一個安居點。本報記者 陳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