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這么形容家庭裝潢:家裝是業主與裝修公司斗智斗勇、勞民傷財、而又費心費力的過程。如果不是親眼所見,怎么也不可能會想到自己家還有這樣的“豆腐渣”工程。
去年年底,家住安寧的李先生準備裝修房子,想把房間裝得好一些,他沒敢選擇游擊隊,還特意找了家有名有姓有門面的裝飾公司。在與對方商談了價格后,李先生當時覺得這個價格還是可以接受的,就簽了合同,沒想到真正的麻煩卻在后面。裝修中李先生發現,幾扇門表面包得參差不齊,衛生間的瓷磚是空的。當李先生提出異議后,施工方連忙推脫說都是小問題,后期稍加整改就可以了。
李先生越想越覺得不對勁,自己又是外行人看不懂這些門道,于是,特意來到我市室內裝飾監督站,要求對正在進行的裝修做一次專業的全面“體檢”。經過工程師的專業檢測,李先生手里拿到了一份詳細的檢測結果報告:檢測項目涉及地面、水電工程共20余項,結果不合格的多達8項,衛生間、廚房空轉10余塊,接線不按國家標準進行分色,吊頂木龍骨未刷防火漆,黑心的施工方竟然連幾十元的地漏都省了,直接把廢棄的礦泉水瓶剪成漏斗狀,直接倒插在地面洞口處。看到如此結果,李先生堅決不同意再把房子交給施工方,并拿回了近萬元的裝修款,挽回了部分經濟損失。
裝修人員幫業主選材料拿回扣早已是行業內大家熟知的“潛規則”。陶瓷業是撈回扣最多的地方,因為廚房、衛生間基本上都要鋪地磚。一位多年從事瓷磚銷售的經銷商告訴記者,如果裝修人員幫業主選瓷磚,回扣可拿到貨款的20%左右,比經銷商的利潤大得多,有時他都不忍心看著業主挨宰。隨后記者走訪了我市幾家建材市場,從瓷磚木地板,到家具櫥柜衛生用具,還有木門燈具五金件,讓人看得眼花繚亂,且不同的品牌價格相差甚遠,各門店都說自己的材料這好那好。一裝修公司的老板坦言,裝修公司幫業主選材料,一般不選品牌材料,品牌商品相對透明,市場價格差距不大,且回扣較低。而釘子、水泥、沙子、涂料、油漆等無法準確統計,在價格和用量上都有機可乘。有不少裝修公司都希望業主包工包料裝修,盡管在人工和設計上收費不高,主要靠代購材料吃回扣獲取利潤,由裝修公司代購主材一般比業主自己購買價高10%至30%。
在采訪中記者發現,現在不少大裝修公司看起來很有實力,實際上他們根本沒有那么多的技術人員和施工隊伍,以大公司名義承攬工程,然后找“游擊隊”干活,有的甚至把工程轉包出去,只收管理費,這樣的裝修質量根本無法保證。時下,不少家裝公司又冒出個新行當——“裝修顧問”,其實這些人不過就是業務員。他們主要掙提成,攬到一個活,一般拿10%的提成。業務員提成后,公司再提取一定比例的錢,然后轉包給工長,工長再包給不同的工頭,這樣經過層層盤剝,真正下苦干活的工人拿不了多少錢,他們能賣力地給你精心裝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