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進階到“大牛”,龍湖地產如何培養人才?
2022-10-07 點擊:次
時值一年一度的秋招季,當有師弟師妹問起33歲的李曉瑋(化名),他會毫不猶豫的把公司推薦給他們。而因其負責、靠譜、穩健等特質,這家企業也源源不斷吸引著優秀人才的加入。在時下房地產行業仍面臨很大不確定性的背景下,談到穩健,不難想到這家企業——龍湖集團。據其內部一組數據顯示,如果從獲取簡歷到入職全流程算起,龍湖人可以達到百里挑一的比例。
李曉瑋決心要告別“大廠崇拜”,嘗試選擇一個更適合長期發展的行業。先后面試了房地產、新能源、快消等行業后,他決定入職一家看似傳統的公司。起初,他對這家企業非常陌生,但來自兩個不同維度的朋友建議讓他最終做了決定。一位來自房地產行業的朋友說,他對這家的印象是“業界標桿、文化獨特”;而另外一位曾供職于該公司的朋友的回復則是,“他們對員工是負責任的。”
兩個簡單的回復增加了李曉瑋對這家公司進一步的信任。作為累積多年行業經驗的資深人士,李曉瑋需要綜合考量職業規劃、企業文化、專業發展等多重因素。
入職后,李曉瑋發現之前的擔憂是多余的,因為他很快喜歡上了這里。對于新員工,公司會匹配相應的帶教人,通過3-6個月的持續指導,幫助新員工快速融入和成長,增加他們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這也成為這家公司為新人專屬定制的獨特制度——帶教制。
“百里挑一”背后,龍湖在人才發展中到底有著什么不為人知的秘密?
“自動波”
從起源到發展壯大,龍湖對于人才的重視程度業界聞名,這從創始人貫徹到每一個組織架構中。早些年,在其尚未壯大之時,龍湖就對標寶潔、聯合利華、羅蘭貝格等這樣的頂級公司網羅人才;而在校園招聘或仕官生面試時,公司董事長、CEO等高管親自參與,規格也是高于同行。
在一家企業發展初期,建立并樹立他們的企業文化是容易的。某種程度上,簡單而純粹的初心吸引著同樣氣質的人加入,并鼓舞著他們的心智為其發展做出貢獻。但當一家企業逐漸發展壯大,維護企業文化的初心就成為一個并不容易的課題。為此,龍湖早在十多年前就設立了入職引導人制度。
今年年初,龍湖內部有一個關鍵洞察:數據分析顯示,如今,龍湖新員工比例已經達到30%,新經理帶人的崗位接近七成。洞察到這個數據之后,龍湖內部產生了一個思考,如何為這部分人(新經理帶人崗)賦能?這里的賦能指的是將一個獨立貢獻者變成一個管理者。
思考之后,龍湖啟動了一個關鍵動作——強化過往的入職引導人制度以及帶教文化,并持續對其進行身份認證,同時刷新相應的培訓課程。先培訓帶教人,繼而由帶教人影響新人和身邊人。
在龍湖內部,他們管這種文化影響叫“自動波”。
我們也可以把這種“自動波”簡單理解為,優秀的人聚集在一起,互相影響。在一個群體組織中,這種影響產生的力量是強大的,尤其是對一名新人來說。
林木記得,他還是工程師時,有一天,他突然被他的帶教人、時任項目總叫到會議室。“他讓我把電腦帶過來。讓我給他講講幕墻圖紙是怎么設計的?這些節點是怎么考慮的?為什么要這樣收口?不同的材料涉及的節點需要注意什么?還好,我當時有準備。”林木至今回憶起來,仍心有余悸,這次經歷也讓他真正建立起了對產品的敬畏心并延續至今。
工作刻度之外,心態開放、志存高遠、堅韌踏實等等都是林木來到龍湖之后所受到的文化感染。當他成長為項目負責人并被認證為“帶教人”時,他也將這些優良傳統傳遞給了其他新人。
龍湖對于認證帶教人也是有標準的:首先是價值觀正向,其次是師徒傳承,然后是文化感知。這就是龍湖傳承文化的方式,好的帶教人既能兜底又能授權,還要對人性有比較深的洞悉,知道如何驅動或者點燃別人。
帶教之上,人才的培養與發展也同樣被龍湖所重視。比如,龍湖保障員工公平享有晉升機會,打造員工評價體系,成為開展員工晉升工作的支撐;再比如,龍湖關注員工的多元化發展,為此制定“人才活水”計劃。在龍湖內部,有一種說法叫“三跨活水”,即跨地區、跨航道、跨職能的輪崗調動。2021年,龍湖實現4976人次的“三跨活水”,同比上年增長37%。經過一段時間培養,確定其發展興趣后,龍湖才會為他匹配相應崗位。
除了晉升體系,培訓也尤為重要。一組數據值得關注:2021年,龍湖受訓總人數達47875人。這一年,龍湖共開展領導力線下培訓83場,受訓人次達2004人次。
帶教、培訓制度的背后,是龍湖潤物細無聲的人才傳承。帶教人作為傳承的紐帶,也就是將組織的心智模式、行為模式、文化基因傳遞下去,從而帶來企業高效發展。這其中,又通過引入外部人才,擴充外部視角,基礎夯實之上進行連續性創新,而非破壞性創新。
文化浸染
靠制度傳承并不罕見,其所倡導的文化能否真正落地才是關鍵。某種程度上,文化對抗的是人性。龍湖的看法是,文化首先是靠人感染的,榜樣的力量很重要。樹榜樣、立典型,讓人去影響人,這是龍湖的答案。比如,團隊開會,是否排座次;與領導出行,是否幫領導拎包等等,這些沒有聲音的場景都會對新員工形成鮮明認知。
早年間,“簡單直接,不懂就問,有意見就說,敢于質疑,敢于PK;鼓勵‘小白’與業務‘黑帶’”同臺共謀,‘小白’先講;勇于‘把自己做沒’,獲取新機會;日常工作便餐時提倡AA制(即使有上下級在一起),非工作便餐時級別最高的人付錢;即使司齡再長、經驗再多也不隨意以‘老龍湖’自居”等企業文化成為業界美談。
如今,龍湖再也不是當初那個偏安一隅的小企業了,它已經是入選《財富》世界500強的穩健標桿企業。在這樣一個充斥著不確定性的當下,任何形式、動作的美化不無裨益。但拋開完美主義的審視,當源源不斷的發展、創新涌入,文化傳承與否、人才保留成敗,也多在此。
那么,龍湖是如何做的?這從龍湖人的長相和典型特質上,可以窺見一二:
首先是簡單直接。也可以理解為,不講層級、低權力距離等。實際上,這也是龍湖一直以來吸引優秀人才源源不斷涌入的核心原因。經久踐行,這就形成了龍湖企業文化的護城河。
其次是有界面無界限。這在其內部可以理解為補位不越位,龍湖人雖有工作界面,但并不追求邊界感。這家公司從一開始就不太追求一個完備的制度和體系,并不追求將每個人做成螺絲釘,更強調人的主觀能動性。也就是說,人可以主動在里面找活干,找到價值。人可以跨過一些看似的邊界,做一些正確的事情。
再者是長期主義。這不難理解,也就是看問題長線,不看一兩年的東西,這是為了抵抗短期誘惑。這與龍湖發展模式一脈相承,不追求賺快錢,而更強調發展同時修煉內功、精進行活。
理解了上述三點,基本就理解了龍湖企業文化的內核。
在行業內,龍湖人時常被視為一群“很傻”的人。比如,龍湖并沒有打卡制度,但夜深人靜時龍湖的辦公樓里依然燈光點點,這群“很傻”的人還樂在其中,甚至加班時經常有說有笑。其實,這群“很傻”的人有自己的盤算。“說白了,讓自己的能力提高,能賺到合理的錢,又能交到新朋友,有什么不好呢?這叫‘面帶豬像,心頭嘹亮’。”一位龍湖人這樣解讀。
回到“帶教”本身,在龍湖內部,每個成長起來的優秀人才,他們心中都有一個對自己影響至深的“帶教人”。這位“帶教人”可能是上級,也可能是身邊的優秀同事,甚至可能是自己的下級。
在他們看來,帶教人對自己產生的正面影響并不只是一段職業生涯,更是受益終生的啟發或習慣。

掃碼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