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嶗山茶的國家標準要求采摘茶葉應采用通風性良好的竹篾、網眼茶籃或簍籃。(資料照片)
嶗山茶分為特級一等和二等、一級、二級、三級共五等,其中特等必須是初展至一芽一葉,芽葉夾角小,芽長于葉,芽葉勻齊肥壯;保質期不得低于12個月……昨天,由9名專家組成的專家組,在嶗山區政府會議室全票通過嶗山綠茶國家標準的審查。該項目由萬里江茶業下屬單位青島北方茶葉研究所負責。以后,嶗山茶從播種到運輸銷售都有了硬指標。
碎末茶不能多于5%
嶗山綠茶的國家標準包括感官指標、理化指標和衛生指標三大類,其中感官指標指嶗山茶分為特級一等和二等、一級、二級、三級,特級色澤綠潤,具有豌豆香,二級色澤墨綠,具有栗香。理化指標共有六項,包括水分不能高于7%,碎末茶不能高于5%。衛生指標主要執行國家對于食品的強制標準。
不僅對于炒制的成品茶有嚴格的標準,對于茶樹從播種施肥到采摘運輸都有明確的要求。其中對于土壤的要求,必須在“白露”前后進行茶園深耕,深度10厘米至15厘米。
8次大幅度修改標準
“嶗山茶葉片厚到底厚到什么程度,應該明確一下”“特級的顏色翠綠,我覺得還是不夠形象”……昨天上午,專家們在現場對標準進行最后一次的討論修改,最終將特級嶗山綠茶的顏色由“翠綠”改為“綠潤”。
“從起草到今天,我們大幅度的修改就進行了8次。”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2006年10月26日國家質量監督檢疫總局發布公告,對嶗山綠茶在全國范圍內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2008年5月,嶗山質監分局向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申報了《地理標志產品嶗山綠茶》國家標準的修訂項目,并于2008年10月在國家標準委立項。嶗山質監分局組織嶗山萬里江茶葉有限公司、北方茶葉研究所等茶葉生產龍頭企業和科研院所積極著手研究制定標準,從草案到此次送審稿共經歷了8次修改過程,最終于2009年10月向國家質檢總局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上報了送審稿。
加大打假力度
“有了國家標準,我們為嶗山茶打假將更加有力。”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嶗山分局局長徐常江告訴記者,標準實施后,質監部門將加大打假的力度,提高嶗山茶的品牌知名度。
據統計,嶗山區茶園面積已發展到16000余畝,年產茶葉900余噸,產值過億元,2006年被中國地區開發促進會評為“江北名茶之鄉”。此次審查會議結束后,《地理標志產品 嶗山綠茶》國家標準工作組將綜合與會專家提出的意見,修改成報批稿報國家質檢總局批準后發布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