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治療機構這樣治網癮:封閉治療半年
距離網癮列為精神疾病不過幾個月,11月4日衛生部正式出臺文件《未成年人健康上網指導(征求意見稿)》否認“網癮標準”,同時嚴禁通過體罰或者限制人身自由的方式控制網癮,這一次給了網癮一個新名字叫“社會功能受損”。對于這個規定,從事專門網癮治療的專家拍手叫好,但是對于正在施行封閉管理的戒網中心來說卻是一個新考驗。
2005年7月6日,北京軍區總醫院網絡上癮治療中心,上網成癮的患者在接受治療。這是中國第一家由政府批準的網癮治療機構。
記者調查封閉治療6個月
管理軍事化費用兩萬三
青島市專門的戒網中心其實沒有幾家,11月5日記者在網上查到幾個電話,市南區成立的全市首個網癮治療中心早已不存在了。通過114記者查到一家叫做快樂成長訓練營的,有治療網癮的業務,接電話的是位女士,記者以市民身份咨詢:
“這里能收網癮的孩子嗎?”
“能,你孩子什么情況?”
“挺厲害的了 ,這邊怎么治療?”
“我們這邊是封閉式的,6個月,所有費用加起來是兩萬三,除了有專人輔導功課外,還有體能訓練。”
“6個月,這么長?那家長能進去看嗎?“
“這個不能。”
“那咱們就是軍事化管理了是吧?”
“對,我們是以心理疏導為主,再輔助軍事化的管理,軍事化是為了加強孩子的意志。”
“那你們這做網癮鑒定嗎?什么樣的孩子才收?”
“其實,我們也不太確定孩子是不是網癮。一般來講,通宵上網、白天睡覺這樣持續差不多半年時間,應家長要求就收。”
戒網中心為新規叫好
而對封閉管理閉口不談
作為一家已經經營了 3年的封閉式管理戒網中心,這次遇上衛生部下發的嚴禁限制人身自由的通知,快樂成長訓練營這位工作人員表示:“其實,衛生部的文件對我們只是輔助的,如果是教育部下發這樣的通知,那肯定會有所行動。”
經營這個訓練營需要一些什么手續嗎?
“只要工商部門的證件就行了,至于怎么做我們一直在摸索中,因為沒有一個專門的機構來管理,我們的工作也很難做,也希望能有部門指導工作。”
下午4點多,記者從這位工作人員這得到訓練營負責人的看法,她是這樣轉述的:“首先這只是衛生部的一個征求意見稿,并不是決定性的,這里面提到了6種網癮發生情況,我覺得非常好。有網癮的孩子應尋求專業機構幫助,對孩子心理行為都是有好處的。除了這個還應該加強心理疏導和行為矯正,盡量不使用精神藥物進行治療。”
在負責人簡短表態中始終沒有正面回答封閉管理的問題,工作人員很誠懇表示:“我們正在研究請心理專家介入,幫助分析鑒定,全面指導戒網。不過現在大家都在關注網癮,具體我們確實不好說。”
心理專家不能一刀切
大環境下的封閉還是有必要的
網癮從之前的精神類疾病變成了“社會功能受損”,聽到這個新名詞,市精神衛生中心專家李玉煥首先表態:“好!這個說法還算是比較恰當的。”
但是對于提到的嚴禁通過體罰或者限制人身自由的方式控制網癮的要求,李玉煥有自己的想法:“這個要求是對的,本身網癮的孩子就不是精神病,不能采取過激行為來治療。但是網癮治療起來確實是個非常難的問題,我們之前曾治療過一個小女孩,她當時網癮還不是很嚴重,但只要醫生不看著,她還是控制不住偷著出去上網。我覺得,對于這個要求不能走極端、一刀切,如果有一個相對封閉的大環境,而不是一間小屋關住孩子,客觀上與外界隔絕還是有必要的。就是說,開始的時候可以稍微約束一下,慢慢通過我們的治療,再完全放開,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對于目前市精神衛生中心治療網癮的方式,李玉煥說:“有個別的網癮患者會產生焦慮、抑郁這些癥狀,那我們在治療的時候就會適當配上緩解焦慮抑郁的藥物,再加上心理治療 、行為矯正以及家庭介入這幾方面,健健康康地幫助孩子克服網癮。”
業內人士要解決這個難題
專家和機構聯姻才能互相補充
此次征求意見稿中還提出網癮患者需由精神衛生專業機構進行判斷。這方面李玉煥覺得很重要:“我們現在判斷網癮的方法跟衛生部此次出臺的6個方面大體一致,通過臨床現象分析能得出一個準確答案,但現在確實沒有人來鑒定到底是不是網癮。”
戒網中心有足夠的空間、有充足的工作人員陪伴孩子,可沒有專業心理醫生輔導,始終走得不踏實。而心理醫生有心理治療的技術,卻苦于條件不夠,也有業內人士指出:“網癮應該有一個專業機構來統一管理,如果把心理專家和戒網中心結合起來,互相補充,那什么問題就都解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