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杭州8月29日電(記者 夏毅 古其錚 )據了解,自去年以來,浙江省相繼多次曝出醫務人員收受回扣的事件,余波至今仍在震蕩、發酵,浙江省相關部門高度關注。多數浙江醫生感受到,今年打擊藥品回扣的“風頭”越來越緊,為歷次嚴厲之最。而被一些醫生稱為“海嘯行動”的風暴——浙江省衛生廳今年在該省衛生系統開展的“醫藥回扣專項治理年活動”正在一步一步推進中。
25日舉行的浙江醫藥回扣專項治理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浙江省衛生廳廳長楊敬表示:“從目前查處的幾起醫藥回扣案件來看,收受回扣人員手段多變,性質惡劣,涉及面廣,數額巨大,確實讓我們震驚。”
和楊敬表態相對應的,是“回扣門”整治過程中一連串數字:約數十名醫藥代表和百余名醫生被約談; 26名犯罪嫌疑人被采取強制措施;通過自查自糾主動上交款項2800余萬元。此外還有一名大醫院科室主任自殺……
浙江頻發醫藥回扣事件
2010年3月,浙江省溫州市一論壇出現帖子,詳細寫明了溫州醫學院附二醫67名醫生收取由北京澳諾生產的葡萄糖酸鈣鋅口服溶液回扣的醫生名單和所收回扣的數目。
同年5月,一名網友在寧波論壇發帖稱,他在寧波市第一醫院撿到一張單子,上面記錄了該院40余名醫生某種藥物的用量及總價,還有一列手寫的數字,疑似回扣金額。
11月14日,杭州一論壇曝出了杭州多家醫院醫務人員上百次收取某醫療器械商回扣的清單。
對此,浙江省衛生廳相關負責人此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承認:“醫藥回扣確實不是個別現象,在一些范圍還不同程度地存在。”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副省長鄭繼偉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浙江醫務人員收受回扣的問題確實存在,而且個別醫院比較嚴重”。”他表示,浙江省政府將采取嚴厲措施,打擊醫務人員收受藥品回扣違法行為。
近日,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急診科主任黃衛東自殺,據有知情人透露,黃衛東卷入的,是浙江省公安廳立案偵查的一起涉嫌商業賄賂案。
浙江省衛生廳廳長楊敬坦率地表示,醫藥商業賄賂屢禁不止,和處罰力度太弱也有很大關系。比如杭州市衛生局,每個季度都會檢查抗生素超量使用的問題,但罰款額不大,有的醫院還采取科室人員均攤的方式來認罰。
據記者調查,黃衛東這起案件的源頭,是今年2月浙江爆出的“回扣門”事件。今年2月24日,一名自稱杭州海疆醫藥科技有限公司業務員的網友,發帖曝光了該公司代理的依達拉奉注射液回扣問題。這家名為“海疆”的醫藥代理公司,代理銷售的是依達拉奉注射液(商品名:易達生),各大醫院的醫生,每開一支,返還給醫生的回扣高達20元至25元。同時還曝光了1月份公司統計發給醫生的回扣詳細清單,其中涉及浙醫一院、浙醫二院、省人民醫院、杭州市中醫院、寧波市二醫院的200多名醫生,其中不少還是名醫、科主任和醫院骨干。清單顯示,寧波一名醫生1月份的回扣統計數字高達32040元。
“依達拉奉”注射液是一種神經科治療藥物,生產商是吉林博大制藥有限公司,浙江銷售商是杭州海疆醫藥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用于中風、腦出血等,不少醫院都有使用。
而如今,浙江各醫院均對此藥均采取回避的態度,杭州幾大醫院幾乎所有的相關科室的醫生,在給患者用藥時都回避使用該藥。不少醫生甚至到了談“依達拉奉”而色變的地步。
百余名醫生被調查
8月25日,為打擊藥品回扣違法行為,浙江省糾風辦、省衛生廳聯合召開全省醫藥回扣專項治理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現已有百余名醫生被約談調查。
目前浙江省公安廳已對浙江醫藥回扣事件立案,調查正逐步展開。
浙江省衛生廳廳長楊敬說:“從目前查處的幾起醫藥回扣案件來看,收受回扣人員手段多變,性質惡劣,涉及面廣,數額巨大,確實讓我們震驚。”如果這種腐敗現象蔓延下去,嚴重腐蝕醫務人員隊伍、嚴重損害醫務人員形象。
鑒于醫藥回扣的危害,浙江省衛生廳披露:今年在全省衛生系統開展醫藥回扣專項治理年活動,到目前已有1482家醫療單位實施了廉潔從醫承諾制,18.3萬余名醫務人員簽訂了廉潔從醫承諾書,通過自查自糾主動上交款項2800余萬元。
“收受醫藥回扣是一種違法犯罪行為,任何理由都不能成為收受回扣的托詞。” 楊敬說,醫藥回扣是條“高壓線”,凡是觸及的都要一查到底,查實一個,處理一個,絕不手軟。
浙江省紀委常委、省監察廳副廳長施彩華說,根據專項治理工作部署,浙江將進一步推進衛生系統自查自糾活動。對拒不自查自糾,沒有在規定期限內主動上繳或繼續收受回扣的,發現一起,查處一起,一經查實,依法依紀從嚴從重處理。
同時,為建設醫德醫風,浙江省衛生廳表示還將完善醫務人員醫德信用檔案,將醫德信用考評結果與職稱評定、職務晉升掛鉤。
持續的海嘯行動
記者了解到,今年是浙江“醫藥回扣專項治理年”,包括“依達拉奉”案件在內,這場被一些醫生稱為“海嘯行動”的風暴,依然在推進。截至目前據官方通報,醫務人員通過自查自糾主動上交款項2800余萬元。
浙江杭州某公辦醫院醫生黃晨(化名)告訴記者,從業多年的他感覺到這次整治“前所未有”,從持續時間和力度來看,都超過了以往任何一次。
雖然風聲很緊,但是黃晨認為這根本不足以動搖發生回扣事件的根本,黃告訴記者,“藥養醫”的體制不變,那么收取回扣的根源就會存在,不管查處的有多嚴,這類事件“都會發生”“積弊已久,靠整治根本不可能完全解決,即使現在拿到臺面上說的,也遠遠不是全部。”黃晨說。
據公開報道,在“依達拉奉”案中被牽扯出的某省級三甲醫院主任,在近兩年中僅靠這一種藥就斂財30萬,被查處后只是交出了30%。
根據浙江省衛生廳官網顯示,發現從2010年起,該省衛生系統案件數量較往年已經有較大幅度的上升,2010年共有87人被立案處理,其中被追究刑事責任的有64人,被處以黨(政)紀處理的23人;其中衛生行政部門和疾控監督系統的管理干部9人,醫院院長、書記28人,醫院科室主任26人,普通醫務人員24人。這些案件的背后,涉案人員與藥企之間的曖昧關系頻頻浮現。
改變以藥養醫現狀任務復雜而艱巨
一位行業內人士指出,財政投入嚴重不足,醫療服務收費也長期入不敷出,而基建、設備投入又給醫院經營造成極大壓力。他不禁反問——藥不養醫,誰來養醫?
在“回扣門”曝出后,該人士認為,這種違法違紀行為有特定的歷史原因,要根本解決問題還需從體制機制入手,并加強醫風醫德教育。
在浙江省社會科學院調研中心主任楊建華看來,“醫療回扣問題發生后,往往都是衛生行政主管部門介入調查。自家人查自家人,往往雷聲大雨點小,往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很難從根源上查處解決問題。”
回顧中國醫改,已20余年。2009年4月國家出臺新醫改方案,將2009到2011年定為改革第一階段。
浙江省發改委社會體制處副處長孫裕增告訴記者,目前,浙江省醫改正依據國務院相關政策在逐步落實中,且進度處于全國前列位置,三年醫改正朝著既定目標實現。
雖然醫改正逐步落實中,但黃晨認為在短時間內仍不足以改變“藥養醫”這種長期形成的體制。要徹底改變這種狀況,“路還很遠。”
“群眾開始逐步享受到醫改帶來的實惠……但離醫改的最終目標還有很大差距,離人民群眾的期望還有很大差距。”浙江省副省長鄭繼偉認為,在推進醫改進程中,還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他舉例說,比如醫療衛生系統長期積累下來的體制機制性問題還沒有得到有效解決,一些社會反響比較強烈的問題和行業不正之風依然存在。如藥價虛高問題,醫務人員收受藥品回扣和“紅包”問題,醫療機構過度檢查、過度用藥、過度治療問題,等等,這些問題的長期存在,勢必削弱改革的實際效果。
鄭繼偉表示,浙江省政府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大衛生系統反腐倡廉力度,嚴厲打擊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損害患病群眾利益的行為,嚴厲打擊醫藥購銷領域的不正之風,嚴厲打擊醫務人員收受藥品回扣等違法行為。同時,要以體質機制改革入手,壓縮藥品回扣的空間。據悉,浙江省已確定三分之一縣(市、區)開始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從醫院收入結構和支付方式改革兩方面入手,廢除公立醫院“以藥養醫”的局面。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今年5月提出的要求,基本藥物制度改革年內必須完成。國務院醫改領導小組副組長張茅表示,各地要采取針對性的策略和措施,加快建立基本藥物規范采購機制,切實落實補償政策,推行人事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考核和激勵機制,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才培養力度。
6月初,衛生部藥政司又召開座談會推動構建基本藥物采購新機制工作,指出既要執行“雙信封”招標、集中采購、集中支付藥款等“規定動作”,同時依托信息化藥品管理平臺,推進醫藥分開,并結合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合理制定采購計劃。
對于不絕如縷的藥品回扣事件,有關部門認為要加快公立醫院改革,浙江省縣以下基層醫院(主要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已基本沒有了“以藥養醫”的情況,但公立醫院還沒有做到。
另外,專業人士還建議國家加快完善藥品價格的形成機制,目前的藥品招標制度仍處于起步階段,需要進一步完善,采取措施大幅度降低藥品的利潤空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