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杭州最大的房地產開發商綠城遭遇風波。11月2日,董事長宋衛平連夜疾書《從綠城“被破產”說起》,給公眾一個定心丸。
昨日,一則“綠城物業進駐新湖物業”的消息再次引發業界關注。處于風口浪尖上的綠城怎么還有錢去收購?會不會是消息傳反了?議論紛紛。
昨日,記者向綠城集團求證后得知:關于綠城物業和新湖物業合作的《股權轉讓框架協議》早在今年8月份就已經簽訂了,涉及新湖物業40%股權。由于新湖也是一家規模很大的房產開發商,旗下樓盤覆蓋全國,合作事宜正處于盡職調查階段。這當口傳出消息,讓雙方都感覺詫異和別扭。為此,綠城官方微博昨日發布了一則簡短聲明。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正在沈陽出差的綠城物業總經理楊掌法說,“希望你幫我們說說清楚”,“并不是我們被收購”。
轉讓事宜夏天就開始了
綠城房產的官方微博于11月6日晚上8時更新的這則微博稱,“日前,綠城物業與新湖物業簽訂框架協議,新湖將向業內綜合實力第二的綠城物業轉讓新湖物業40%股權,新湖物業更名為新湖綠城物業。這是綠城物業繼全資收購華立物業,接盤浙報、西子、郡原物業后又一次以合作促發展的舉措。2010年,綠城物業獲業內客戶滿意度排名第一,營收7.6億元”。
綠城集團新聞發言人俞翔說,每條微博的字數最多140字,能說的就都寫上了。本來和新湖的合作,雙方都很低調,沒想到前兩天被人訛傳了,才上官方微博澄清一下。
綠城物業總經理楊掌法正在外地出差,正和新湖物業的老總在一起。接到記者的電話,他很詫異, “這是很早以前的事了。感謝對綠城的關心。希望你幫我們說說清楚,是我們綠城物業收購了新湖物業40%的股份。我們是全國排名第二的物業公司(僅次于萬科),并不是我們被收購。要更名的是新湖物業,以后叫新湖綠城物業。預計年底(收購)就能全部完成了”。
為了解簽約的具體情況,記者又找到了在杭州坐鎮的綠城物業服務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吳志華。吳志華查閱檔案后確認,綠城物業和新湖物業于今年8月23日簽訂了《股權轉讓框架協議》。綠城物業服務集團有限公司是簽約的乙方,甲方1是浙江新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甲方2是浙江新湖房產集團有限公司。
新湖物業下屬也有好幾家公司,分布在上海、沈陽、浙江的嘉興及衢州。等雙方全部敲定,以后這些分公司的人力資源、員工培訓,管理也都將納入綠城物業的體系。
不少網友力挺綠城
最新發現這則變動的是房產界人士,“那以后新湖的樓盤等于都是綠城物業來服務了”。新城地產物業部的黃亮點評說,“物業行業是個增量市場,物業公司受調控的影響顯然小于地產公司。”
到昨天晚間,看到消息的大多數網友都為綠城叫好、打氣。網友“Sarea”就是其中之一,力挺綠城“用事實粉碎謠言,給謠言傳播者還以重重一擊!” 網友“石頭山芋”表示,“評論說綠城倒閉的人都是愚昧無知之人,綠城有風險的僅僅是房產公司,綠城物業還有其他企業資產照樣還是優質的”。
對于客戶的反應,綠城物業副總吳志華很有信心,“綠城老客戶的忠誠度很高的。他們還說即便綠城有難,我們每人出100萬來幫好了。”
綠城物業稱不缺錢
綠城物業總經理楊掌法表示,新湖物業更名為新湖綠城物業,由綠城物業操盤,先期服務對象為新湖旗下地產項目,之后將逐步承接非新湖物業項目。楊在電話里數了數,告訴記者,算上新湖物業,這已經是綠城物業接下來的第七家房產公司旗下的物業了。
當記者問及近來綠城資金鏈緊張的傳聞是否會影響到物業公司的進展,楊掌法在電話那頭笑了,“我們(綠城物業服務集團)一年的收入就有10億元,現金流很充裕。怎么會缺錢?”
據了解,綠城物業自1999年開始承接非綠城房產項目的物業服務,目前75%的物業服務項目為非綠城地產項目。2008年收購浙江前四甲的華立物業后,將其改名為浙江綠升物業服務有限公司。之后,綠城物業陸續收購了西子集團旗下的物業管理公司、郡原房產、錢塘房產、上海農工商、北京納帕溪谷等。目前,綠城物業承接服務物業達3000萬平方米。
9月末,綠城房產董事長宋衛平在應對調控實施“三步走”戰略時就表示,綠城的物業公司從未因調控受到不利影響。
物業公司愁的是人員儲備
綠城物業服務集團副總經理吳志華說,即便是與綠城簽約的那些物業公司也并不是缺錢了要變現,而是看重“綠城物業”品牌的專業化、品質化,給業主提供更高質的服務,“比如綠城物業成立了專門的酒店公司,找來專職人員經營會所;有些高檔小區的業主需要上門醫療服務,于是成立綠城醫院,可以優先為業主服務;有的業主想要出租出售房屋,又擔心中介亂來,于是又有了置換公司;其他還有旅游公司、送水公司等等……”
今年上半年接受媒體采訪時,吳志華曾說,“我們在杭州的發展已經開始減緩,發展過快只會導致后續服務跟不上。”他解釋,控制發展進度不是因為沒錢,怕的是“服務質量差要被人罵煞”。
綠城物業表示,對所有合作的房產開發商,他們從對方拿地之后就要開始介入,規劃設計環節要配顧問咨詢,銷售時要提供案場服務,交付時要一房一驗,協助交付,一個項目下來要投入很多人力。對于物業公司來說,人員儲備才是最愁的。(記者 章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