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民眾對保障房的滿意度最高僅兩成,八成“夾心層”人均住房面積低于全省34平方米的平均水平。昨日,廣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最新公布的一項民調顯示,民眾對保障房的主流期待與現實間的反差很大,“商品房買不起、保障房輪不到”、“不知出路在哪”的“安居焦慮”情緒凸顯。研究人員呼吁,應將當前住房保障范圍逐步擴大到“夾心層”中的“婚育族”和外來人員,并通過制度建立民眾預期,消除安居焦慮。
僅1.2%民眾想買商品房
今年7月份,廣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開展了“廣東省城鎮住房保障居民評價”和“廣東省城鎮商品房價格調控居民評價”的調查,對象為26~60歲的群體。
調查反映,多數民眾已基本買不起商品房。受訪者對去年以來政府控制商品房價格上漲的不滿意度高達47%;76%的人“不接受”當前的商品房房價。調查中表示想購買商品房者僅為1.2%。
對保障“無望”的焦慮
對于住房保障,民調中涉及的9項具體指標中,滿意度最高僅為20%,其中6項不足15%。住房困難戶、婚育族及外來人員的不滿尤為凸顯。
研究人員指出,公眾對住房保障評價低的實質,是對保障“無望”的焦慮。首先,覆蓋率低,難惠及自己。“保障房上市數量”不滿意度逾三成。其次,申請困難,分配無望。最后,售價偏高,壓力不小。各群體均對“銷售價格”最為不滿,即使成功申請到也不保證能買得起。
建立民眾預期消除焦慮
從調查結果來看,民眾在高企的房價下購房無望,而在住房保障制度下也預期不足,甚至根本無法建立預期,從而產生“安居焦慮”。研究人員指出,“此前住房保障重點是低收入困難人群,在實施上也有著力,應把保障范圍逐步擴大到‘夾心層’中的‘婚育族’和外來人員。”(記者 湯南 通訊員 張曉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