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報9月22日報道稱,截至今年二季度末,133家納入統計的上市房企庫存總量高達1.09萬億元,較今年一季度末的1萬億元上升了9%。如果與去年中報時的庫存7868億元相比,增加幅度則高達38.54%。
王怡表示:這是宏觀調控下限購政策的必然結果,調控不放松,價格下行壓力就越來越大。下半年降價壓力比上半年大很多,但能否形成比較大規模的降價潮還不好說。
事實上,十大龍頭房企中有6家在7月份的銷售金額出現環比下跌,包括萬科、中海等跌幅都在30%以上,中報顯示萬科、保利地產、金地集團和招商地產四大巨頭存貨分別同比增長53.65%、48.48%、33.57%、34.56%。預計三四季度入市房源還將大幅增加。
但北京萬科副總經理肖勁強調:目前房企銷售壓力普遍大過上半年,北京萬科目前狀況比較好,一切銷售按照原定計劃,沒有調整。
而據萬科公告顯示,其8月實現銷售面積96.0萬平方米,銷售金額104.8億元,環比分別上升22.8%和15.4%,同比分別增長5.0%和減少12.6%,這意味著萬科8月的平均銷售價格或已然有所下調。
恒大“曲線融資”或因資金鏈吃緊 是否違反限購令不得而知
據香港文匯報8日消息稱,恒大地產疑以“7折購房”為名,進行大范圍內部認購違規曲線融資,并發生倒賣牟利情況。
香港文匯報稱,恒大實行低價內部認購,部分沒有購房需求的恒大員工,在拿到內部認購優惠指標后,以數萬元的價格,將其倒賣牟利。大量拿地和在建工程已令恒大資金鏈吃緊,而持續縮緊的外部融資環境則令這種狀況雪上加霜。此次內部認購,就是該公司曲線融資的途徑之一。
受地產商拿地、開發、庫存以及市場消化能力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金九銀十”中地產商的資金鏈是否牢靠已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而此番恒大“認購門”事件更表現出了市場的擔憂。
恒大地產相關人士8日表示,相關報道并不屬實。恒大內部對于部分員工有折扣購房的福利,但并不針對所有員工,需要達到一定的工作年限,不同的級別的員工,認購的面積也不同。而且每人只限購買一套,登記人亦只限直系親屬如配偶、父母及子女,并非所有親戚都可以購買。
亞太城市發展研究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謝逸楓指出,部分開發商違規內部認購的主要原因是違規成本低,但獲利高。按住建部《商品房銷售管理辦法》的規定,內部認購是明令禁止的。而未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證》,開發商收取認籌金、內部認購金、誠意金、排號費、指標費等行為都是違規的。靠銷售回收資金難以解決資金需求。
是福利?還是“內部認購”?自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然而可以肯定的是,今年的“金九銀十”,地產商的資金一定不如往年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