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飛機上使用過的毛毯堆放在地上,工人直接從袋中拿出來擺放在桌子上,將自認為臟的毛毯挑出,其余的折疊裝袋。(資料照片)
員工自曝航空用品服務公司“偷工減料”
近日,記者接到讀者舉報,其所在單位北京盈泰隆航空用品有限公司長期為國內一家著名航空公司機供品提供洗滌消毒服務,但洗滌過程“偷工減料”現象嚴重。
記者經過連日暗訪調查,發現在該航空用品服務公司每天需要清洗的數千條毛毯中,有八成被肉眼檢驗無明顯污漬后,重新封裝運回機上,其間未經過任何洗滌和消毒程序,機供品衛生狀況引人擔憂。“很多人睡覺時喜歡用毛毯蒙住面部,如果這東西不衛生,想想都會后怕。”一些旅客說。
線索 員工揭所在公司內幕
不少旅客在乘坐客機時,因艙內持續冷氣,機組人員會提供一條毛毯,部分毛毯上存留濃重的香水味兒,多數人認為毛毯在洗滌過程中加入了香精。而這名專門從事機供品清洗工作的員工透露,香味可能是前一位旅客留下的,“因為毛毯根本沒有洗過”。
6月27日凌晨1點,位于北京市朝陽區航平北路首都機場2號通道門處,兩輛印有“航空運輸”標志的廂式貨車停在門外,幾名年輕力壯的工人手推一輛地服車,緩慢地走出通道,地服車上載滿了大小不一的包裹。廂貨司機見狀急忙開啟車門,幾名工人將包裹取出,用力地拋到廂貨內。
凌晨2點半,兩輛貨車先后開到順義區李橋鎮一家無掛牌的公司大院內,司機熄火鎖車。據了解,該公司(北京盈泰隆航空用品有限公司)長期為一家著名航空公司機供品提供洗滌消毒服務。一架普通客機需要清洗的用品除毛毯外,還包括被套、腰墊套、靠墊套和口巾等。
暗訪 “洗不洗都是咱說了算”
6月28日早晨,記者以應聘為名進入該公司,公司領導詢問情況后,記者填寫了一張表格,內容未經審核,也不需提交個人證件,便要求記者立即上崗工作。
早晨8點,公司內的工人陸續到崗。車間內,工人將包裹打開,機供品被攤在地上。多數機供品均印有“機上用品”等字樣。看見記者是新人,幾名工人上前熱心教導。“工作很簡單,就是把不衛生的毛毯挑出來,扔到地上的指定區域。”“怎么檢驗是否衛生?”“把有明顯污漬的挑出來,沒有機器,要靠眼睛看。”一名工人不假思索地答道。“放心,旅客根本不知道。”記者對辨別方法產生質疑,他笑著回答。“說得簡單點,我說這條臟就臟,我說這條干凈就干凈,都是咱說了算。”另一位工人說。
一名工人透露,凌晨的兩輛貨車共送來2400余條毛毯,但需要洗滌的不足500條,“這個比例差不多,有時3000條毛毯只清洗六七百條”。部分機供品也通過該方式洗滌,比例不固定。
除毛毯外,靠枕和腰枕的內芯同樣不經過洗滌,工人僅將枕套拆下清洗。整個過程中,工人除了使用洗衣粉外,未添加任何消毒劑。值得一提的是,在機上就餐時,有的旅客胸前會掛有口巾。在這里,每條口巾雖經過洗滌,但疊放過程混亂,少數清洗過的口巾摻雜在毛毯中,“挑出來分類就行了,不需要重新洗。”工人說。
追蹤 從沒見航空公司抽查
當天下午5點,工人們將“洗滌”過的機供品裝入廂式貨車內。兩輛車裝滿后,離開工廠的大院。記者駕車跟隨,發現廂式貨車再次開到了首都機場2號通道門外。通道口安保人員介紹,運貨需根據相關規定停留,內部人員也需在指定時間提貨。當晚9點,機場內的工人走出通道,將機供品拉進機場。一名內部人員介紹,他們會盡快將該用品搬運到各架客機上,其間不會出現其他洗滌環節。“聽說航空公司有時來抽查,但我干了幾個月,從來沒見過”,知情者透露,該公司已使用該方法數月,他認為是上級單位監管不嚴,致使該公司的管理松懈。知情人稱,該公司每天要洗滌毛毯2000條以上,口巾3000條以上,床單被罩上百件,機組人員服裝數十件,若要全部清洗,3臺洗衣機根本無法滿足需求,故出現此種“偷工減料”的洗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