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漲價,網絡繁衍出“蒜你狠”、“姜你軍”、“豆你玩”、“糖高宗”等市場熱詞,近期蘋果漲價,網友們又推出新的熱詞“蘋什么”。昨日,記者在市內一些超市的水果柜臺調查發現,跟去年同期相比,今年蘋果價格上漲20%。因許多市民對蘋果抱著“可吃可不吃”的想法,不買“蘋什么”的賬,近期蘋果銷量銳減一半。
“再這樣下去,我都不敢賣蘋果了。”南岸區南坪一水果超市老板向記者叫苦,隨著批發價的提高,去年只賣12元/公斤的蘋果,現在漲到了14元/公斤,去年7.6元/公斤的蘋果,現在漲到了9元/公斤……總的來看,蘋果價格平均上漲20%。
許多市民嫌漲價太高,改買價格相對較低的香蕉、柑橘等水果代替蘋果消費。因此,近期的蘋果銷量銳減,“顧客問蘋果價的多,掏錢買蘋果的少,我很多時候兩三天賣不出一斤蘋果。”
南岸、渝中、江北的一些大型超市的營業員告訴記者,因為蘋果漲價,銷量的確比去年減了很多,“和大米、油、蔬菜不一樣,蘋果不是一日三餐的生活必需品,漲價了消費者可以少買,或者用其他相對便宜的水果代替,因為這個原因,銷量減少是很正常的事。”部分大型超市有關負責人出于“商業秘密”考慮,面對記者核實“蘋果是否漲價20%、是否銷量減少一半”時,只能模糊告訴記者“差不多是這樣”。
記者在一些超市蘋果柜臺前看到,許多顧客在蘋果柜臺前看了一下價,稍作停留就走向香蕉、柑橘等柜臺,問他們為什么不買蘋果,他們的回答幾乎如出一轍:“憑啥子要吃那么貴的蘋果嘛?”
因銷量減少,水果批發市場的批發量也受連鎖反應,菜園壩水果批發市場的王先生也叫苦不迭:“不漲沒有利潤,漲了卻賣不動,這生意不好做啊。”
幾名水果經銷商給記者分析了今年蘋果漲價的原因:一是陜西、山西、河北等蘋果主產地今春遭遇凍害,蘋果產量減少。二是前兩年蘋果生意好,讓果農和經銷商賺了不少錢,不少果農和經銷商都加大了存儲量,造成市場總量減少。“現在,消費者和果農、經銷商都在打心理仗,果農和經銷商遭不住了,價格自然就會降下來,畢竟,蘋果不是主食。”記者 向軍
蘋果持續漲價是游資炒作?
近來,蘋果價格反常地持續高漲,成為農產品價格上漲新的“領頭羊”。此輪蘋果價格上漲,到底是游資惡性炒作的結果,還是市場規律主導的必然趨勢?記者就此在我國蘋果主產區山東進行了深入采訪。
今年62歲的煙臺市兆江果業總經理于兆江說,自己干了30多年的蘋果經銷,從沒見過像今年這么好的行情,“直徑85毫米左右的蘋果每公斤7元至7.4元,直徑80毫米左右的每公斤6.4元至6.6元,75毫米左右的每公斤5.6元至5.8元,每個品級的蘋果比去年同期每公斤上漲了1.6元至2元。”于兆江說。
于兆江認為,今年山東蘋果長勢較好,產量與往年基本持平;但我國另一個蘋果主產區—————陜西卻因氣候原因減產,國內不少蘋果經銷商只能到山東收購蘋果,從而拉高了價格。
煙臺市蘋果協會會長趙培策認為,不少經銷商今年到山東收購蘋果,主要是市場調節,說“游資炒作”并不恰當。與大蒜、生姜等農產品不同,我國蘋果產量大、產地也較為分散,要想炒作蘋果需要極大資金、風險也很大,“從我個人經驗來看,目前說蘋果漲價是游資炒作為時尚早”。據新華社